close

這是神經內科說的,基本上就是筋肉發炎,腦袋的檢查沒有問題,至於基底動脈,沒有跡象顯示應該要懷疑,所以......

看部落格學常識

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
如果上述症狀長達六個月以上,肌肉出現可觸摸到的硬塊,可引起嚴重的疼痛點(即 激痛點 trigger point of taut band)同時出現在多塊肌肉上、自主神經失調 (如 頭暈、暈眩、緊張性頭痛)、甚至出現睡眠障礙。

肌肉筋膜痛症候群: 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問題, 特色是疼痛的位置較為廣泛,但影像檢查(X光攝影、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攝影)、抽血、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卻可能完全正常。病患會感覺常有脖子僵硬, 鈍痛, 不舒服的感覺。隨著受到影響的肌肉不同, 會產生不同的轉移痛形式。如常見的斜方肌,疼痛會傳到頸部,後腦,雙側太陽穴的位置。而提肩胛肌則會傳到肩膀及後腦部。寒冷、情緒壓力、疲勞等都會引發疼痛的發生。 病患在症狀發生時,常喜歡轉動頸部、按摩、敲打肌肉來緩解症狀。除此之外,根據嚴重程度及部位的不同,可能伴隨頭暈、頭痛、耳鳴、心悸、失眠、胸悶、腸胃不適、憂鬱、睡眠品質不良,及其他精神症狀。目前對於產生肌肉筋膜痛症候群的成因包括:長期姿勢不良、微小肌肉傷害、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分泌、痛覺神經過敏化等,但仍不完全清楚。診斷的要件則須有以下三點:1、疼痛處摸到緊張帶。2、激痛點按壓時會疼痛。3、疼痛會傳到其他區域。適當的運動及放鬆技巧可以減少疼痛的發生。物理治療方面,可以使用電療及熱療(如紅外線、超音波、短波)來改善疼痛的情形。另外,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,使用雷射對激痛點做治療有非常好的療效。有些較難以緩解的疼痛,則可以利用局部利用針刺激痛點的方式,來有效解除肌肉緊繃及疼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layMitch 的頭像
    IslayMitch

    IslayMitch的部落格

    IslayMit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9) 人氣()